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COPD)
被称为生命的“沉默杀手”
全球40岁以上人群
慢阻肺发病率高达9%-10%
致死率达5%-8%
我们该拿这“沉默杀手”怎么办?
莫慌!
市海沧医院的慢阻肺分级诊疗管理
让生命的“沉默杀手”无处遁形
查肺功能
对着“大哥大”吹一口气
就能知道有没有慢阻肺

这是目前市民在社区医院就能体验到的“秒查”肺功能服务。但是在五年前,市民想要查自己有没有慢阻肺,需要到大医院里做专门的检测,耗时费力。
这就是在厦门市医师协会呼吸分会会长姜燕的推动下,实现的慢阻肺分级诊疗管理的大进步。
姜燕说,大家体检时,知道量血压、测血糖,却几乎不知道要做肺功能检测。“2016年,肺功能检测才逐步纳入工薪阶层的健康体检项目。”
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及2030健康中国的国家政策,市海沧医院积极作为,借助与白春学教授的合作,探索物联网及医疗大数据的实际应用,建立慢病管理健康社区主动服务机制,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及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黏性,最终打造具有海沧模式的呼吸慢病分级诊疗及肺癌防治项目。
从2016年开始,以市海沧医院和海沧区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起点,慢阻肺分级诊疗管理开始在海沧区推广开来。
到了2018年,“海沧模式”推广到全市,在全市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进行肺功能筛查工作。
“这些筛查出来的数据和信息,再通过线上的厦门呼吸大数据平台得到及时保存,医生可以实时查看患者信息,十分方便。”
姜燕表示,截止到今年的8月27日,厦门共筛查了89802人(其中海沧区筛查了45000多个),确诊了10926个慢阻肺的患者,占总人数的12%左右。
“通过筛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患者都是轻症,我们就可以及时提醒这些患者早做治疗和防范,让他们的病情不再恶化,以此实现管理慢阻肺的目的。”
正是因为在慢阻肺分级诊疗方面取得的成就,厦门市海沧区获得了国家卫健委授牌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18)的称号,全国仅有十个示范区获得表扬。这也意味着市海沧医院重大慢性病防控的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市海沧医院慢阻肺分级诊疗管理,还获得了国家大咖的点赞。

钟南山院士在得知市海沧医院慢阻肺分级诊疗管理的工作后,明确表示:“这个项目很好,我很认可,希望你们继续坚持做下去。
2019年8月份,厦门市慢性阻塞性疾病分级诊疗推进会召开,更进一步明确了慢阻肺分级诊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姜燕介绍,现在进行的事情是,由以陈玲玲主任为首的呼吸团队下社区培训医生,指导病人,“把这近11000名患者管起来,教社区医生如何给患者用药,教他们如何使用app,怎么转诊、吃药、怎么测肺功能等等。”


姜燕说,对于轻症患者,社区医生现在经过专业培训,已经可以应对;如果社区碰到重症的患者,就会转诊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外地团队前来参观、学习该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慢阻肺分级诊疗管理的同时,51吃瓜
以党委副书记、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陈毅德为首的肺结节鉴别诊断肺癌早期筛查团队还加强了早期肺癌筛查,对于肺癌防治起到有效作用。
[症状]:早期往往干重活时气短
“一般在慢阻肺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是晨起阵发性的咳嗽,并不时地带有少量黏痰。”姜燕介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肺部可能会出现不可逆性改变,只能靠药物维持治疗。
早期可能表现为在做重体力活、爬山爬坡时气短;逐渐加重后,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且咳嗽加剧,并伴有脓性痰;到最严重时,甚至连穿衣、刷牙都会非常困难。”
[病因]:吸烟和城市空气污染
姜燕介绍,吸烟是引起慢阻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烟草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
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和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率以及因患慢阻肺的死亡率明显增加。
“除了吸烟之外,空气污染也是慢阻肺不容忽视的病因之一。当前,我们生活的大城市当中,一些工厂烟囱排放出的废气和汽车尾气中释放出大量含有二氧化碳、硫的颗粒,这些小颗粒在低空聚集,形成灰霾,很容易对呼吸道产生损伤。而室内环境污染,如某些家具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也是导致慢阻肺呈现低龄化趋势的危险因素。”姜燕说。
姜燕还表示,有一些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也是引发慢阻肺的重要原因。生物燃料是指柴草、木头、木炭、庄稼秆和动物粪便等。在农村,使用生物燃料烹饪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可能是不吸烟妇女发生慢阻肺的一大原因。
[防治]:戒烟可大幅降低发病率
慢阻肺可防可治。据统计,我国约70%的慢阻肺是由吸烟引起,吸烟是发生慢阻肺最重要的病因。
对此,姜燕表示,戒烟是预防慢阻肺发生和控制其进展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及时戒烟,慢阻肺发病率可减少80%。如果市民平时吸烟,晨起时咳嗽,就应该引起重视,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防患于未然。
姜燕还建议市民,平时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步行、打太极拳或跑步等各种不同强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增强肺部呼吸功能。
另外,她建议,市民平时要尽量避免去一些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若因为职业需要,不得不去空气污染的地方,就要加强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等。此外,也要尽量减少使用生物燃料,并注意保持厨房通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