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海沧的程女士(化名)一家三口疑因吃了小区里采摘的蘑菇,上吐下泻,被紧急送往市海沧医院。
程女士说,父母在老家时经常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前些日子他们看见生长在小区里的蘑菇后,觉得是熟识的品种,便采下回家,放了一段时间才煮来吃,根本没去想有什么问题。
不料,一家三口吃完后,却同时出现不良反应。“又吐又拉,拉了七八次,想起来可能是中午吃菇出问题了,赶紧打120上医院。”
庆幸的是,三人症状都不算严重,无需洗胃治疗。当天,程女士的父亲经过治疗后感觉明显好转,自行回家休息;她和母亲被收住到我院消化内科治疗后也已痊愈出院。
那么
这究竟是不是因为蘑菇引起呢?
“我们不太确认是不是因为蘑菇中毒
但那天特别的菜就只有那道蘑菇了”
程女士猜测
这些蘑菇可能放太久
也可能是因为物业曾在小区喷药消毒
蘑菇上沾了消毒药水
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陈双好也表示
是否是由于食用蘑菇中毒
还需要进一步检测才能确定
提醒:野生蘑菇不要吃
“野生蘑菇最好不要轻易食用!”我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吴垣奎提醒市民,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流泪、重者黄疸、精神错乱甚至昏迷,严重者可死亡。
近期气温上升
夏季多雨的气候适合野生蘑菇生长
每年6月-9月
是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高发期
全国各地
每年都出现食用蘑菇中毒甚至死亡案例
大家一定要注意



案例一
2019年5月16日下午,张先生一家三口在厦门环岛路游玩时,在一片树林内发现了不少新生的野蘑菇,一家人一起愉快地采摘了一包带回家。晚餐时,用自采的野蘑菇做了一个炒菜和一个汤,味道鲜美。
但餐后不过半个小时,全家人都肚子不舒服,接着腹痛反胃并出现呕吐的症状。意识到可能是蘑菇中毒,一家三口急忙打车到厦门前埔医院急诊。经医生检查诊断,确系食用毒蘑菇所致,马上注射药物,进行解痉止痛、补液促进排毒等治疗,一家三口的身体状况很快稳定下来。
案例二
今年5月31日,泉州安溪某乡镇发生一起野生蘑菇中毒事件,3名市民食用自采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嗜睡、抽搐、谵妄等中毒症状,被紧急送医。经安溪县疾控中心调查,发现他们是误食了野外采摘的有毒蘑菇(褐鳞小伞)导致。
仅仅几天之后,6月3日,在同一乡镇再次发生类似事件,2名市民食用自采野生蘑菇后出现同样中毒症状,随后也被紧急送医。幸运的是,经过住院治疗后,5名市民生命体征正常,目前均已痊愈出院。
案例三
6月11日一早,龙岩永定高陂的卢奶奶上山采回一脸盆的蘑菇。没想到,吃完后的第二天,一大家子都出现恶心、上吐下泻的症状。13日一早,祖孙三代7口人便一起到医院就诊。
幸好吃的不多,几个儿孙的症状都比较轻,治疗观察后已无大碍。而卢奶奶夫妻俩因为年纪较大,肝脏功能损害明显,必须进行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技术,清除体内毒素。治疗下来,一家子花了四五万元。
而从永定区医院转院过来的张阿姨夫妻俩却没有那么幸运。6月6日,他们在食入毒蘑菇2天后,出现急性肝衰竭、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最终导致1人死亡,另外1人度过危险期,仍在治疗中。
怎样才是
避免蘑菇中毒的最有效方法?
唯一切实可行的就是
不采不买不吃野菇!
请提醒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