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吃瓜

您现在的位置:51吃瓜 > 51吃瓜动态

燃!“人体定时炸弹”藏危机,“拆弹部队”见招拆招

发布时间:2020-08-21 



        看过奥斯卡获奖影片《拆弹部队》的盆友们,一定被其中惊心动魄的剧情吸引。而今天小海要和您说的这支“拆弹部队”可不一般他们拆的不是充满硝烟的

   炸弹, 却是事关生命的“体内炸弹”。

今年55岁李先生在漳州龙海市角美镇务工,常年吸烟, 7月11日上午9时左右,他像往常一样一阵“吞云吐雾”,突然感到一阵胸痛,捂住胸口,继而大汗淋漓。


原以为忍一忍就过去,结果越来越痛。十点半左右他自行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立即给他行心电图及抽血检查,心电图及时上传到胸痛中心微信群。医生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建议转51吃瓜 胸痛中心进一步诊治。

       

12时29分,李先生来到51吃瓜 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提示V2-5导联ST段抬高,医生立即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处理流程进行治疗。

 

我院心内科聂志华主任对李先生进行了药物治疗并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同时启动导管室,13时42分开始手术,为李先生疏通血管;14时20分手术结束,李先生体内的“定时炸弹”被顺利“拆除”,用时仅38分钟。7月17日,李先生就康复出院了。

 

       李先生得以快速“拆弹”,正是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的优势体现。通过胸痛中心建设,建立医院间紧密联系,有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充分展示胸痛中心的优势。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心梗患者数量未来10年将急剧攀升,2030年预计达到2260万,并且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

 

急性心梗就像人体内的“定时炸弹”,平常悄无声息,一旦“爆炸”,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

 

急性胸痛救治就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已有数据显示,急性胸痛发生后,若能在2个小时内开通血管,病人可以得到良好预后,有效避免心肌梗死。

      

但目前我国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的急性胸痛救治过程的多个环节存在时间延误问题,很多患者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浪费时间达6.5小时,基本浪费了整个黄金救治时间。


 而“胸痛中心”的建立,就是为有效“拆除”人体内的“定时炸弹”抢回黄金时间。

 

51吃瓜 “拆弹部队”队长李文明(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介绍,医院胸痛中心自2019年9月2日启动以来,为胸痛患者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收费,快速完善床旁心电图和床旁肌钙蛋白检查,及时准确识别出高危胸痛患者;实行24小时×7的待命机制,确保需要急诊手术的胸痛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

 

“我们通过院前急救系统与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以及医院内部的多学科(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检验科、心外科、胸外科、消化科、呼吸科等相关专业科室)合作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李文明表示。

 

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微信传输心电图、远程及时会诊,这些措施让“人体炸弹”无处遁形,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

 

胸痛中还与120建立紧密合作机制,确保能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及时送到导管室开通血管。

 

截止2020年7月,医院共成功救治急性胸痛患者714余人,其中,年龄最小的38岁,最大的107岁。

 

“拆弹部队”用自己的责任心,从死亡线上挽救回70多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有效降低了海沧区居民中急性心梗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率。


目前,医院胸痛中心前期已通过资格初审、建设材料复审、网上专家评审、数据上报网评、省内专家预检等环节,下一步将接受国家专家暗访和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现场评审。

 

李文明表示,通过认证可以使我院的急救能力进一步提升,多学科协同能力及救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满足发病患者的救治需求,让更多胸痛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下一步医院将以社区卫生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为契机,构建好区域胸痛救治体系,打通心梗救治起跑一公里,使海沧区胸痛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有力提高区域心脑血管病急诊救治能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