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厦门的天气就像铁板烧,不断“烤验”市民的身心,这时候,有些“人体炸弹”就被“激活”了。6月,市海沧医院胸痛中心一周内就连续接诊了5个急性心梗患者,几乎每天都有人要来“拆弹”!
最年轻的,29岁被夺走生命
市海沧医院胸痛中心负责人李文明主任6月连续三天是在医院过夜的。
最让他惋惜的,还是一位年仅29岁的年轻人被病魔夺走了生命。而这个病魔正是心梗。
“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六月以来天气炎热,心梗患者明显增多。6月的时候一周最多接诊了五个。”
李文明主任为了抢救急性心梗的患者,连续三天都坚守在医院过夜。
导管室激活时间按要求是30分钟,但是李文明把平均时间缩短到22分钟。在李文明和胸痛中心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三位心梗患者都抢救过来了。
“这三位患者年龄都在四十几岁的,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不幸去世了,一个家庭就毁了。”
李文明提醒,最近心梗发病率明显增加,大概比平时高20%的发病率。据胸痛中心统计,6月份共有90个胸痛患者(其中11个心梗)。
李文明介绍,致死性的胸痛主要包括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这四种,其中急性心梗最多。
“2018年中国心血管报告提出,我国有2.9亿人有综合心血管疾病,其中1100万为冠心病。胸痛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李文明如是说。
先抢救,再交钱
对于心梗乃至各类致死性胸痛来说,抢救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因为每延误一分钟,心肌细胞就会大量死亡。
市海沧医院自2019年9月2号建立胸痛中心以来。开通抢救的绿色通道,先抢救再交钱。多学科合作力保市民生命健康。
40岁的黄先生家住海沧,因为胸闷来到市海沧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后,心梗的症状不明显,但是胸痛中心的医生仍怀疑其有冠心病,建议其在医院留观。
黄先生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在观察室他越来越难受,马上通知医生,医生为其做了造影后发现,他的主要动脉血管已经完全堵住了,李文明主任马上联系导管室开通血管,五天后就痊愈出院了。
老家四川在厦门打工的46岁李先生,因为胸痛到市海沧医院就诊。医生高度怀疑是冠心病,让他办住院,但是李先生担心没钱,觉得自己身体可以要出院。
就在办出院手续的时候,他突然感觉两眼一黑,倒在了地上。医生护士看到后第一时间把他送到胸痛中心。
“血压很低,必须马上补充血容量!”
“心电图有动态改变,有明显缺血。”
李主任稳定了患者的病情后,把他送到导管室开通血管。一个礼拜后李先生就痊愈出院了。
“幸好我是在医院里晕倒,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感谢胸痛中心的医生,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还曾有位70多岁的老人,得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来的时候身上没钱,也没有家属陪伴,李主任果断为其申请开通抢救绿色通道,先抢救,再交钱,老人的生命得以挽救。
胸痛中心能量大
“自胸痛中心成立以来,过去许多病情重的、要转院的患者都能留下来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了,这为他们争取了非常宝贵的时间。也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李文明主任说,胸痛中心别看体量不大,但是能量可不小。
通过院前急救系统与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以及医院内部的多学科(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检验科、心外科、胸外科、消化科、呼吸科等相关专业科室)合作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可以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急性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胸痛中心成立最大的意义就是能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两个“120”要牢记
李文明主任表示,冠心病的抢救,“两个120”很关键。
第一个120就是指从发病到开通血管最好能在120分钟内完成。
第二个120就是我们平常说的120急救车,能以最快速度将患者送到具备心梗急救介入能力的医院,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夏季温度增高,人体为了散热,汗液增多,体表血管明显扩张,血液在体表分布较平时增加,心脏、大脑供血量相对不足;出汗多,容易造成身体缺水,血液黏稠度也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诱发心绞痛、心梗的发作。
夏夜天气燥热,人们睡眠质量往往会下降,情绪不稳定,交感神经兴奋,会诱发心梗。有个别患者夏季擅自停用降压药,导致血压增高,增加冠心病发作的风险。
当怀疑发生急性心梗时请务必记牢以下四点:
1、停止活动,平卧休息;
2、避免紧张情绪,不要盲目服药;
3、立刻拨打120求救;
4、尽快前往就近的胸痛中心救治。
(市海沧医院胸痛中心电话6589120)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平时注意营养均衡,早睡早起,多参与体育锻炼,拒绝烟草和二手烟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