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要防控疫情
一边要复工复产
如何两不耽误?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防控技术指南。以下摘录了部分重点,快一起看看吧。
居家防控
1. 家庭储备体温计、口罩和消毒用品等防疫用品。
2. 主动做好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建议早晚测量体温。
3. 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通,毎天2-3次,毎次20-30 分钟。
4. 家庭环境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5. 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勤晒衣被;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釆用肘臂等遮挡。
6. 加强营养,科学饮食,适量运动,保障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
7. 从室外返回、咳嗽手捂后、饭前便后应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8. 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9. 不串门、不聚众、不聚餐、不相互请客。
10. 生病时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
11. 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
12. 中、高风险地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居家隔离人员共同生活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老年人防控
1. 倡导老年人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并注意洗手后及时涂抹护手霜。
2.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用品。
3. 保持正常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均衡营养。
4. 毎天做好健康监测,定时测量体温、血压等,出现发热、 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5. 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参加聚会、打牌、下棋、跳广场舞等聚集性活动。
6. 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建议佩戴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7. 有慢性肺病、心脏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佩戴口罩。
8. 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长期服药时,不可擅自停药,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开药,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处方,减少就医开药次数;就医时做好自身防护,也可由家属代取药物。
9. 需要陪护的老年人,陪护人员应注意自身健康。陪护人员要注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外岀要做好自身防护。
孕妇防控
1. 保持良好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均衡营养。
2. 做好手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釆用肘臂遮挡。
3. 生活用品单独使用,不与他人共用。
4.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毎日测量体温和体重,监测胎心,胎动变化有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
5. 网上提前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避免集中候诊,尽量缩短就诊时间。
6. 尽量选择步行或自驾车外出或去医院,外出时,与其他人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并全程佩戴口罩。
7. 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洗手洗脸。
8. 不参加聚寮、聚会等活动,避免亲朋好友探视。尽量不去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地方。
9. 外出运动或锻炼尽量避开人流,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如公园),注意手卫生,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
10. 早孕期、中孕期没有特殊问题的孕妇,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根据当地疫情形势,确定产检间隔时间。
儿童防控
1. 家长要教育、督促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乱摸、不吃手、不挖鼻孔、不揉眼睛。
2. 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均衡营养。
3. 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单独使用。
4. 选择人少、通风良好的地方(如公园)玩耍,不去室内游乐场等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5. 外出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家长或监护人和儿童出行必须做好自身防护,给孩子佩戴儿童口罩,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手。
6. 家长或监护人可根据当地疫情形势,电话咨询免疫接种时间,按通知预约时间前往接种,并做好相关防护;部分疫苗可适当延后接种。
7. 低龄儿童的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应做好手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对着孩子打喷竟、咳嗽、呼(喘)气,不亲吻孩子,喂食时不用嘴吹食物,也不要嚼过后喂给孩子。
8. 低龄儿童的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在照顾孩子时应佩戴口罩。
9. 当家长、监护人或看护人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时,应将孩子交由他人照顾,避免与孩子继续接触。
10. 有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史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接触史的儿童,应及时向社区和学校报告。
学生防控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减少久坐,适度运动以增强柢抗力,及时调整负面情绪。
2. 清淡饮食,摄入食物的种类要尽量丰富,均衡菅养,减少生食摄入,生吃瓜果要洗净。
3.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部等遮挡,使用过的纸巾投掷到专门垃圾桶。
4. 文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单独使用。
5. 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避免参加同学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6. 外出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同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有条件时,可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7. 在家接受网络授课时,应注意用眼卫生,并做好电脑等电 子产品表面的清洁消毒。
8. 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需报告班主任并及时就医。
就医人员防控
1. 按需选择就近医院,提前网上或电话预约挂号,提前了解疫情期间医疗机构的就诊流程,熟悉科室布局,就医结束后不在医院逗留,减少在医院停留时间。
2. 就医时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
3. 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接触后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4. 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距;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5. 首选私家车出行,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与其他乘客保持安全距离,乘坐公交车和出租车时尽量开窗通风.
6. 返家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手或直接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7. 返家后,立即更换外衣,衣物尽快清洗。若在医院内接触了有可疑症状的人,需对外套进行消毒处理,尽量选用物理消毒,56℃煮沸30分钟或烘干机80℃以上烘干20分钟,必要时可选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